《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叢書》(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1949-2019)》(第二版)
- 作 者
- 發表/出版時間
- 學科分類
- 成果類型
- 發表/出版情況
- PDF全文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目 錄
緒 言 1
一、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 1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3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構架 8
第一章 新中國的建立與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1949—1956) 11
第一節 新中國的建立與人民政權的鞏固 11
一、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與制定《共同綱領》 12
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及各級地方政權 18
三、鞏固新生人民政權 22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29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溯源 30
二、1954 年憲法的制定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31
三、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8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創建 39
一、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40
二、人大制度確立后人民政協性質和任務的變化 42
三、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與優勢 44
第四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定 46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由來 46
二、建國初期的民族識別工作 48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49
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53
第二章 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56
第一節 探索中國自己政治發展道路的良好開端 56
一、《論十大關系》的發表 57
二、中共八大正確路線的制定 61
三、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提出 65
四、思想的新發展 68
第二節 “左”傾錯誤的發展與糾“左”的努力 71
一、整風運動的開展與反右派斗爭擴大化 71
二、“大躍進”的發動與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 75
三、糾正“左”傾錯誤的努力及其中斷 79
第三節 國家政治關系的調整 86
一、黨內關系的調整 86
二、黨政關系及統一戰線工作的調整 90
三、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及民族宗教政策的調整 95
第四節 政治思想領域“左”傾錯誤的發展 99
一、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嚴重估計和重提階級斗爭 100
二、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左”的錯誤的發展 102
三、意識形態領域的政治批判 106
第三章 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的嚴重曲折(1966—1976) 110
第一節 “”對國家社會政治結構的沖擊和內亂中
穩定局勢的努力 110
一、以“”為形式的政治大革命 110
二、發動“”的政治設想 114
三、政治領導結構的變化和抵制動亂的斗爭 117
四、、工人宣傳隊的政治領導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 122
第二節 政治局勢的相對穩定及內在矛盾的積累和發展 126
一、中共九大后“斗、批、改”和一些黨政機構的恢復活動 126
二、反革命集團的覆滅 131
三、糾“左”與批“右”的曲折 135
第三節 1975 年整頓與“”的結束 138
一、“批林批孔”運動和江青反革命集團“組閣”圖謀的破產 139
二、1975 年的整頓和挫折 143
三、“四五”運動與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 147
四、正確認識“”錯誤的性質及其原因 151
第四章 撥亂反正與中國政治發展新時期(1976—1982) 153
第一節 撥亂反正的展開 153
一、揭批“四人幫”和抵制“兩個凡是”錯誤方針 153
二、初步糾正冤假錯案和政治生活逐步恢復正常 159
三、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164
第二節 國家政治生活在改革開放中步入正軌 170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170
二、四項基本原則的提出和堅持 174
三、冤假錯案的平反和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176
四、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完成 183
第五章 開辟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1982—1992) 187
第一節 制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綱領和初步展開政治體制改革 187
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綱領的制定 188
二、政治體制改革任務的提出 190
三、干部領導職務的廢除 192
四、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 196
五、撤社建鄉與村民自治的興起 198
第二節 推進民主和法制建設 200
一、三大政治制度的堅持與完善 200
二、1982 年憲法的修訂實施與法制建設的新成就 204
三、“一國兩制”和愛國統一戰線的新發展 210
第三節 進一步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和維護政局穩定 216
一、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216
二、1989 年政治風波的平息 221
三、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開辟 224
第六章 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的跨世紀發展(1992—2002) 227
第一節 南方談話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推動 227
一、南方談話的發表 227
二、南方談話對中共十四大的指導意義 232
三、中共十五大的召開與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238
第二節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241
一、提出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和總任務 241
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水平 243
三、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作風建設 245
四、增強和擴大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及群眾基礎 249
五、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251
六、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53
第三節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255
一、三大政治制度繼續健全和完善 256
二、城鄉基層民主不斷擴大 259
三、人權事業不斷推進 261
四、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持續推進 262
五、政治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 264
六、祖國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 266
第四節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繼續加強 270
一、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及實施 270
二、1993 年、1999 年憲法修正案及其意義 275
三、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 280
第七章 堅持和拓展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2002—2012) 285
第一節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 285
一、提出科學發展觀重大戰略思想 285
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性建設 289
三、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293
第二節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298
一、完善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98
二、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 302
三、尊重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 305
四、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310
第三節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邁出新步伐 315
一、形成并不斷完善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315
二、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 318
三、完善人權的司法保障 323
第四節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327
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328
二、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 331
三、加強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 334
第八章 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進入新時代(2012—2019) 338
第一節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新時代中國
社會主義思想 338
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及其意義 339
二、中共作出中國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
重大政治判斷 344
三、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及其意義 347
第二節 全面推進從嚴治黨 350
一、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位 350
二、加強黨的制度建設 355
三、塑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 361
四、推進作風建設與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 365
第三節 全面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370
一、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 371
二、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374
三、新時代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設 378
四、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新進展 382
五、黨和機構改革邁出重大步伐 385
第四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389
一、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390
二、繼續推進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 392
三、保證公正司法和提高司法公信力 394
四、培育法治信仰和弘揚法治精神 397
五、開啟人權保障法治化建設的新時代 399
結 語 404
主要參考文獻 409
后 記 412
再版后記 414